寻找身边最美老师

——记通山职教中心计算机专业教师张志美

Hello!

  9月21日,在通山县职教中心挂有闪着金光牌匾的“咸宁市职业教育张志美计算机工作室”里采访张志美老师,深深感受到她业务精良工作扎实为人朴实业绩厚实,听完她的故事,触摸到了她诸多的“最美”……


  23岁从咸宁学院计算机专业毕业,张志美一头扎进通山职教,这一待就是18年。2007年教计算机课,2008年兼教务员,2009年从13人中突围成公办教师,她的起点满是踏实。

  老校区7年,她是“全能选手”:带3个学部每周32节课,修60多台微机室电脑,还上门帮同事修网络。最让人动容的是防雷电——机房在雷区无防护,她便24小时守校,雷雨天不管白天黑夜,都冒雨去拔插所有线路,7年没让设备遭一次雷击。爱人埋怨她忙到顾不上家、工资微薄,她只说“接了工作就要做好”。

  2014年搬新校区,她更拼了。住十多里外的老宿舍,却每天5点起床骑车赶工,半个月和同事架起70间教室、30多个办公室的网络,做几百根连接线、用掉7盒水晶头。手上磨出血泡在高温里难愈合,她仍加班赶进度,就怕耽误开学教学,“电脑保姆”的称号,是大家看在眼里的认可。


  从2008年入职通山职教做教务员,到2023年升任教务处主任兼女工主任,张志美在学校教务处一待就是17年,成了同事口中靠谱的“老把式”。最初的10年里,她像个“多面手”:牵头做网络维修、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建电子学籍档案,笑着说自己像“打杂的”,却在2008年电子档案刚推行时,反复对接市县优化系统模板,把琐碎事做得扎实又精细。

  在教学上,张志美从不含糊。她常主动学新教学大纲、钻研教材,课后总结每堂课的得失,从不照本宣科,而是用活泼的方式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乐于接受。2013年,她带的对口高考班45人中,有38人过了本科线,她教的计算机课更是亮眼——多数过线学生考了90多分,还有6人拿了满分,成了学生高考路上的“强力后盾”。

  作为教务主任,她有自己的管理心得:始终秉承“每天进步一点点”的校训定教学目标,通过选拔、培训、比赛和激励机制建强师资队伍,靠制定计划、质量监控和优化课程完善教学管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还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和职业规划,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也在她的推动下成立“教学质量督查小组”,通过随机听课、综合评价帮老师改进课堂。

  除此之外,从2010年起,张志美还一直担任通山县教育局组织的中小学教师培训讲师,多次获评“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教师”。2015年“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活动中,她主动帮老师录课、提建议,最终有人的课拿了国家部级奖,还有人获省级一等奖、市级一等奖,看着同事们收获荣誉,她比自己得奖还开心。


  由于基本功扎实,教学能力强,表现出类拔萃,学校每有大小赛事总要派张志美老师代表学校出征,争得学校荣誉。有时是个人参赛,有时是带领教师团队参赛,有时是带领学生参赛,凡有赛事总能载誉而归,有人笑言张老师是她学科领域的“参赛专业户”。

  最难忘的一次是2019年参加的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那时儿子刚一岁,还没戒奶,张老师只好带着儿子和婆婆去参赛。她和本校郑琳老师组成一个团队进行“课堂讲授型”参赛。大赛在头天6个小时内两人抽签完成参赛内容的设计准备工作,然后全部上交备好的说案,第二天随机参赛。张老师只能等孩子停止哭吵睡觉后再开始背赛稿,迎接第二天的比赛。这次参赛获得了省三等奖,也是通山职校多年来唯一一个首次破零的省级奖,这次赛事要淘汰40%的选手,获奖者大多是省市级院校选手,县级院校获奖率一直不高。张老师和她的团队2019年、2022年、2023年先后三次获得了省级技能大赛三等奖。


  此外,张老师还在第四届湖北省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优秀指导教师”,指导的团队荣获省赛金奖、市赛一等奖。2015-2016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课例被评为市级“优课”。张老师先后参加过学校、县、市、省级大小赛事十几次,大多时候不是在准备赛事就是在参赛的路上。


  “参加教学比赛不是为了获奖,而是通过备赛、参赛的过程,逼自己不断突破教学瓶颈。”张志美说。她的备赛笔记密密麻麻记录着每次试讲的反思与改进:某个知识点的呈现方式是否直观?某个教学环节的衔接是否自然?如何让基础薄弱的学生也能跟上节奏?

  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也体现在指导学生竞赛中。2022年,在第四届湖北省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中,她指导的团队《携“手”一生——下楼辅助智能手杖》项目一举夺得省赛金奖、市赛一等奖,她个人也荣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在2022年湖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所指导的学生团队在中职组网络搭建与应用赛项荣获省三等奖和咸宁市一等奖的好成绩。


  2022年获评咸宁市“学科带头人”,2023年牵头成立“咸宁市职业教育张志美计算机工作室”,2024年拿下咸宁市“卓越教研员”称号——张志美近年的荣誉,每一个都分量十足。而工作室的成立,不仅是她的个人里程碑,更成了咸宁市职教计算机专业发展的重要节点。


  “建工作室,就是想搭个平台,和同行一起探职教新方法。”张志美最初的想法很纯粹,却落地出了实效:工作室确立“教学研一体化”思路,很快在2024年结出硕果——她带领的“计算机专业创新团队”,在教育部智能研修平台试点中获评“市级创新团队”,她个人也凭此拿下“卓越教研员”。


  这份成绩来得不易。面对教育数字化转型要求,她带着团队熬夜攻关,探索出“数据驱动、精准教研、智能评价”的新模式。“那段时间工作室常亮灯到深夜,张老师总最早来最晚走。”团队成员的回忆,藏着她的拼劲。

  除了团队成果,她个人的科研与创作也没落下:参与的《针对不同潜质学生的培养模式多样化的研究》获省课题结题及成果二等奖,《中职院校教师数字化能力提升实践》获市结题优秀奖,《中职WPS课程教学的探讨》近期也顺利结题;多篇论文发表在核心刊物,还参与编写了多本职教计算机类辅导丛书。从县级先进个人、骨干教师,到市级学科带头人,多年来的荣誉加身,正是她深耕职教的最好见证。


  • 微信公众号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