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深度融合驱动农业新发展 地膜科学运用增添生态新效能
——产教深度融合驱动农业新发展 地膜科学运用增添生态新效能

近日,县职教中心联合县农业农村局,组织农业技术专家一行深入大畈镇板桥蓝莓观光采摘园开展实地调研。此次调研聚焦蓝莓产业的生态旅游采摘、电商销售以及地膜科学使用等关键环节,旨在通过产教融合与绿色技术推广,为乡村特色产业升级注入新活力。湖北明玉蓝莓种植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陈世举全程参与,与调研团队展开深入交流。
产业观察:蓝莓基地的“科技范”与“生态链” 在陈世举的引导下,调研团队首先实地考察了基地的智能化种植体系。作为通山县蓝莓产业核心示范区,该基地占地150余亩,采用“水肥一体化+物联网监测”技术,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土壤湿度、酸碱度等数据,实现精准灌溉与施肥。陈世举介绍:“我们与省农科院合作培育的‘明玉1号’蓝莓品种,单果重达3.2克,糖度突破16°,亩产值较传统品种提升40%。调研团队接着考察了板桥蓝莓观光采摘园。该园区不仅种植了高品质的蓝莓品种,还依托自然风光,规划了生态采摘区、休闲观光区和亲子互动区。陈世举介绍:“我们正从单一采摘向‘农业+旅游’转型,推出蓝莓主题乡村游,蓝莓成熟季节每日均可接待游客500人,可持续两个月以上,大量的游客可带动周边的副食业,餐饮业及村民农副产品的销售,促进经济增收。”

地膜使用:绿色技术助力可持续发展 在蓝莓种植过程中,地膜的合理使用对于保温保湿、抑制杂草生长起着重要作用。然而,传统地膜残留造成的土壤污染问题不容忽视。此次调研中,农业农村局专家特别强调了地膜科学使用的重要性。 专家现场讲解了可降解地膜的应用优势及使用方法。可降解地膜在完成保温保湿等使命后,能在自然环境中逐渐分解,有效避免土壤污染。陈世举表示:“我们计划逐步替换传统地膜,采用可降解地膜,虽然初期成本可能有所增加,但从长远来看,对土壤环境和蓝莓品质的提升意义重大。”

产教融合:培养复合型新农人 在调研座谈会上,陈世举表示:“农业生态旅游、电商销售以及地膜科学使用等各个方面,都需要既懂农业又懂市场,还具备环保意识的复合型人才,职教中心旅游服务与管理、电子商务、园林园艺等专业设置和教学实践正好契合了我们的需求。” 为此,县职教中心计划与湖北明玉蓝莓种植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学习农业生态旅游的策划与管理,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掌握农产品的线上销售技巧,而农业相关专业的学生则深入了解地膜科学使用等绿色农业技术。企业提供实习岗位和就业机会,实现“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企”的良性循环。
政策护航:绿色产业带激活乡村经济 此次调研是通山县推进幕阜山绿色产业带建设的缩影。县农业农村局表示,将加大对农业生态旅游、电商销售以及地膜科学使用的支持力度,提供资金补贴、技术培训等政策扶持。同时,鼓励更多企业与职教中心合作,共同推动农业产业的多元化、绿色化发展。 陈世举对未来充满信心:“有了职教中心的人才支持和农业农村局的政策保障,我们有信心将板桥蓝莓观光采摘园打造成通山县农业生态旅游的标杆,通过科学使用地膜保障蓝莓品质,借助电商销售拓宽市场,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 此次调研活动不仅为蓝莓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县职教中心的教学实践开辟了新路径。随着电商、旅游业的发展以及绿色农业技术的广泛应用,通山县的生态农业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